在上榜公司數量上,今年中國公司達到了120家,已經非常接近美國(126家),遠超第三位的日本(52家)。中國大陸(含香港在內,不包括臺灣地區)為111家企業。
與上年相比,今年上榜500家公司的總營業收入近30萬億美元,同比增加8.3%;總利潤達到創紀錄的1.88萬億美元,同比增加23%;銷售收益率則達到6.3%,凈資產收益率達到10.9%,都超過了去年。
作為全球最著名、最權威的榜單之一,入圍《財富》500強是企業實力的體現。從現有的排行榜上看,資產最雄厚的,依然是能源、銀行及實業領域。高工LED注意到,在入圍的500家企業中,有多家企業都有直接或者間接參與到LED或照明領域。其中以蘋果公司排名最為靠前,以229,234(百萬美元)排在榜單第11位;而賀利氏控股集團則以24,622.3(百萬美元)排在末位。
蘋果
2014年,蘋果收購了LuxVue Technology,這是一家開發Micro LED顯示器的創業公司。 LuxVuew在蘋果收購之前籌集了4300萬美元的資金。 蘋果公司將繼續研究和開發Micro LED技術,并在臺灣桃園建立研究和生產設施。
2017年有報告稱,蘋果計劃在年底前開始小批量生產Micro LED器件,并于2018年開始量產。外界分析認為,蘋果的第一個目標是在智能手表iWatch中采用Micro LED顯示器。
三星電子
三星電子在LED領域可謂“元老”級別存在,不過由于受到中國大陸廠商的沖擊,三星在LED領域采取了撤守戰略,其產品大多由大陸廠商代工。近期,三星電子也積極投入到Micro LED的研究。三星在今年CES上展示了全新的MicroLED技術,基于這一技術所推出的概念產品“The Wall”將于今年下半年生產。
鴻海
近日,鴻海旗下Micro LED 新創公司eLux透露,已在流體裝配與定位技術已取得專利,可實現最大裝配速度,是技術一大突破。eLux股東包含群創、榮創、夏普等鴻家軍要角,eLux取得重大技術突破,群創、榮創等也將扮演關鍵角色,全力助攻鴻海搶蘋果新世代面板商機。
通用電氣
通用電氣(GE)曾是國際照明三巨頭之一,不過已經開始走向沒落。繼退出中國市場之后,GE將旗下照明業務出售。最新的消息是,出售案已經進入投標程序,包括GE照明(消費者照明業務)和Current的出售。預計今年9月份會有結果。
西門子
近日,據外媒ledsmagazine報道,西門子在剝離歐司朗照明公司后,就已經退出照明業務了,不過在5年后的今天,西門子正在以另一種方式重返照明市場。日前,西門子已經收購了至少3家專門從事物聯網(IoT)的照明與建筑運營的小公司,并開始銷售照明設備的物聯網芯片、傳感器、服務、系統,旨在從數據收集和分析中獲利。
華為
華為智能家居起步較晚,但是到現在華為HiLink合作伙伴達150多個,上線的產品有400多個,華為智能家居覆蓋的用戶超過4個億,歐普照明、上海三思等龍頭企業都是華為的合作伙伴。日前,華為聯手歐普照明、上海三思發布了多款照明產品。
Engie集團
在中國,ENGIE有“智慧城市解決方案”計劃。ENGIE一直在尋找合作伙伴,致力于在中國共同推動智慧城市發展相關的技術研發、基礎設施建設以及如智慧照明、綠色出行、以及區域供冷、供熱方面的合作。
松下
隨日本各界的LED照明換機潮走向尾聲,日本照明廠對未來日本國內照明市場不抱樂觀,開始尋求客制化服務與設計感等新賣點,期望延續市場水平。松下認為,在日本國內,LED照明將逐步得到普及,但傳統照明銷量將下滑,市場前景不樂觀。松下將把業務重點放在寫字樓及道路照明等非住宅領域。
陶氏杜邦公司
陶氏化學公司匯聚科學和技術知識的力量, 提供人類進步所必需的高端材料科學解決方案。日前,其推出的 DOWSIL? (陶熙)EA 3500G快速固化粘合劑在-45°C至200°C(-49°F至392°F)的溫度范圍內也能保持其物理和電氣性能,確保LED燈和燈具以及家用電器、移動設備、工業電路板及其應用的其他組件的可靠性和使用壽命。
LG電子
日前,LG電子已經以1.44萬億韓元(約85.48億元)收購奧地利汽車照明公司ZKW,這是LG集團史上最大規模的并購交易。此前,LG電子主要提供汽車尾燈,但此次收購使LG將業務拓展至汽車零部件的所有領域,包括前大燈。
大陸集團
大陸集團與歐司朗集團聯合成立的合資企業OSRAM Continental GmbH正式投入運營。在順利完成所有談判并取得合并控制批文之后,這家合資企業已按原定計劃于2018年下半年正式成立。大陸集團和歐司朗集團強強聯合,致力于為汽車制造商和汽車零部件供應商開發最先進的車頭燈模組以及車尾照明和車內照明解決方案。
麥格納
6月28日,麥格納宣布已和OLSA S.p.A.簽訂了一份協議,將擴大麥格納的照明業務能力,使其能夠在全球關鍵地區設計并生產車輛前照燈、尾燈以及其它照明產品。麥格納收購OLSA后,將在全球擁有11個照明生產基地和兩個工程中心。
富士通
富士通在植物工廠領域頗具名氣。其與芬蘭農業生產法人RobbesLittleGarden成立的合資公司,配備有最新的植物工廠技術,包括農業生產管理的SaaS服務,多層栽培架以及完全的人工光LED照明。富士通還計劃將這項業務帶來的專業知識和云服務打包,并將其部署到整個歐盟。
東芝
東芝照明是日本第一家生產白熾燈、熒光燈的具有悠久歷史的照明企業,迄今已有125年的歷史。2016年起,東芝陸續退出中國照明市場后,康佳照明正式接收了東芝在華的照明業務,涉及金額超10億元。
臺積電
Micro LED作為未來屏幕技術發展的新方向,臺積電也將下一步技術探索的重點轉移到MicroLED上。業界傳聞,蘋果公司與臺積電及镎創科技的合作開發技術,蘋果公司很可能委托臺積電代工生產Micro LED。
飛利浦
飛利浦的照明業務雖然已經剝離,而且其持有的昕諾飛股權也將出售完畢,按理說不應該再將飛利浦與照明聯系在一起。但是,昕諾飛雖然已經獨立出來,但其使用的品牌仍是“Philips”,因此飛利浦與照明仍舊是“藕斷絲連”。
賀利氏
賀利氏和AEG一起成立了Quarzlampengesellschaft mbH,這是一家專門特種光源產品開發的公司。1973年,賀利氏在收購了AEG的股份之后,其產品系列內又增加了一些革新產品。如今,賀利氏特種光源公司是印刷業、水凈化業和皮革床等眾多領域機械設備用紫外及紅外光源的處于領先地位的供應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