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遠的距離不是生與死的距離
而是我站在你對面,而你看不到我
為什么?霧霾太大!
秋冬季節是霧霾的常發生季節。因霧霾引用的安全與照明光學問題又引起人們的重視。
如果說人類對光的追求是執著于它給予的安全感
那么,如今對光的追求,已經上升到了另一個境界:
滿足照明需求外,獲得更好的視覺體驗
在我們從科學的角度解釋為什么黃一點更好之前,先問問大家幾個問題:
光,有顏色?能有多少種顏色???
光不僅僅是有顏色,還有自己的光譜呢~
權威回答,只服百度百科 :
光色是光學里一種以 K(kevin)為計算單位表示光顏色的數值
生活中一般接觸到的光色為 2700K~6500K
工業照明和特殊領域(如汽車照明)會使用超過 7000K 光色的光源照明
2700K~3200K 光色呈黃色
3200K~5000K 光色呈暖白色,也被稱為“自然色”
而 5000K~6500K 被稱為白光,大于 6500K 的光色被稱為冷光
這種光源一般用于戶外路燈,廠房和汽車前后照射燈用.
圖一上你就明白!
位于 3500K-5500K 之間的中性白光,兼有正白光的大部分亮度,但又少了正白光的刺眼
比暖白光照射能力強,但也帶有少量暖白光特有的柔和溫煦.中白光并不是新科技發明的光源(請看色圖 3500K-5500K 區間),只是在人類一直追求光的過程中,被遺忘罷了
而且似乎一直存在著誤解,可操作發光的物體中,光源越亮越厲害,手電如此,汽車頭燈也如此,其實它們都只是看起來比較亮的 LED 而已,一旦遇到霧霾或者雨天,那它們就統統失去魔力
那要咋辦?難不成霧霾天就要在失去你我,雨天就無法照路了?
別怕,咱有中白光:可穿透性強、顯色性高還有不會引起眼睛疲勞
其實,人類的眼睛在不同的光源底下,會自動修正所看事物的色溫,雖然可能你并不能很深地感受它們的區別,但兩張不同色溫的圖比較起來,還是顯而易見的
不僅僅圖上的差別,現實生活中的應用,中白光比起正白光優勢還不僅如此,主要有三點:
No.1:可穿透性.輕薄無罪,露透有理!無論霧霾雨天,霧霾是個什么鬼,只要有中白光,妖孽們速速現身!(重要通知:由于大霧持續影響,京津冀霧霾重災區的筒友們請務必人手一支?。。?/div>
No.2:顯色性高.過白過光亮的光源只能把物體照得發白,并不能把物體,尤其遠處暗處的物體的輪廓甚至細節顯示出來.想要追求更好的顯色性的朋友,中白光必然是首選色溫
No.3:舒服!小朋友的練習本都換成了白色亮度≤85%的紙張,這種護眼的調調同樣適用于騎車手,他們的騎行鏡片上有黃色的增光片,是專門晚上騎行使用
所以,在需要長時間集中精神用眼的項目,建議使用正白稍微偏黃的物料